作为中越边境重要的陆路口岸,河口曾长期面临跨境物流效率低、产业联动不足、边民增收渠道单一等边境贸易共性困境。2025 年以来,当地以报关货代行业为核心突破口,通过政策赋能、技术革新与产业协同,不仅破解了传统贸易瓶颈,更构建起 “贸易惠民、产业富民” 的全新发展格局,让边境贸易的红利切实惠及沿边群众。
破物流梗阻:智慧报关让 “通关难” 变 “通关快”
“以前货车排队通关要等大半天,现在 3 分钟就能办结,榴莲从越南果园到河口市场只要 12 小时。” 从事跨境水果贸易的边民李建国的感受,道出了河口破解物流梗阻的显著成效。此前,河口口岸因人工查验效率低、报关流程繁琐,常出现货车拥堵、货物滞留问题,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,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首要困境。
为打破这一局面,2025 年河口海关联合报关货代企业全面推进智慧通关建设:依托 5G 技术搭建 AR 全景可视化平台,报关员通过 AR 眼镜即可完成货物查验信息实时上传;“边互通” App 实现报关、报检、缴费 “一键通办”,申报时间从原来的 2 小时压缩至 15 分钟;智能卡口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与报关数据,实现 “无感通关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 1-8 月,河口口岸货物通关时间同比缩短 62%,生鲜农产品损耗率下降至 5% 以下,物流成本平均降低 18%,彻底扭转了 “通关难、效率低” 的被动局面。
破产业孤岛:货代联动让 “通道经济” 变 “产业经济”
“过去我们只做‘过手生意’,货物从口岸通关后直接运往内地,本地几乎没有附加值。现在通过货代企业对接,椰子进口后直接进入加工厂,边民既能务工又能分红。” 河口边民互助组组长王秀兰介绍道。此前,河口边境贸易长期处于 “重通道、轻产业” 的孤岛状态,报关货代仅提供单一通关服务,与本地产业脱节,边民难以分享贸易红利。
针对这一困境,当地推动报关货代行业从 “单一服务” 向 “供应链整合” 转型:货代企业主动对接跨境电商产业园、农副产品加工区,为落地加工企业提供 “报关 + 物流 + 仓储” 一体化服务;建立 “边民互市 + 落地加工” 联动机制,报关企业优先协助边民互助组对接进口货源,引导企业将加工环节留在本地。今年 3 月,全国首票边民互市进口越南鲜椰子经报关入境后,直接进入河口本地加工厂生产椰子汁、椰壳制品,带动 50 余名边民实现稳定就业,人均月收入增加 3000 元以上。截至 9 月,河口落地加工商品品类已从 2024 年的 3 种扩展至 7 种,加工产值突破 2.3 亿元,实现了 “货物通关” 向 “产业扎根” 的跨越。
破增收难题:规范发展让 “零星交易” 变 “稳定收益”
“以前做边贸全靠‘碰运气’,现在加入互助组,货代企业统一报关、集中运输,每个月能稳定赚 4000 多块。” 边民张红梅的生活变化,源于河口对边民互市交易的规范化升级。此前,河口边民互市存在交易分散、缺乏组织、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,部分报关货代企业违规操作、哄抬费用,导致边民增收困难。
为破解这一困境,2025 年云南省出台 9 条边境贸易提质升级政策,对规范运作的边民互助组给予补贴,支持报关货代企业为边民提供 “统一申报、统一运输、统一结算” 服务;河口海关严厉打击非法代理报关、违规出借资质等行为,今年 3 月以来已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12 起,规范了行业秩序。同时,报关货代企业与边民互助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建立收益分红机制:边民参与货物分拣、装卸等环节,获得劳务收入;互助组通过集中采购、统一报关降低成本,利润按比例分给边民。数据显示,2025 年 1-9 月,河口边民通过互市贸易人均增收超 7440 元,较 2024 年全年增长 45%,实现了从 “零星交易” 到 “稳定收益” 的转变。
从破解物流梗阻到推动产业扎根,从规范行业秩序到带动边民增收,河口以报关货代行业升级为抓手,不仅走出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困境,更探索出一条 “贸易兴边、产业富民”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随着河口口岸 “3+N” 配套产业体系不断完善,未来将有更多沿边群众共享边境贸易发展红利,让惠民新篇在滇南边陲持续书写。

河口桀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缅进出口贸易服务,服务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:专业进出口报关、国际贸易结算、进出口单证办理、进出口物流配送、货物仓储、中缅专线物流等,全力打造成为“外贸门到门一条龙”的外贸综合服务体。
电话:4000-888-707
传真:0692-4116315
邮箱:yunnanjierui@163.com
杨经理 手机:19526696809 QQ:2316541978